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1、矿产综合利用主要是指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产进行综合勘查、开发和利用,对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燃料的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渣、废液、废气及生产过程中的水、气进行综合利用。 矿产综合利用是合理开发资源、保护人类环境的有效手段。综合利用共生伴生矿产资源中有用的组分,可使一矿变多矿,小矿变大矿。
2、鸡西是黑龙江省著名的矿业城市和能源基地,煤炭和非金属矿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次为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已发现矿产54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7种,预测远景资源量的矿产有17种,已开发利用20余种,其中煤、石墨、硅线石、大理岩为本市优势矿产。
3、上天梯非金属矿为多种非金属矿床,集多矿为一地,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矿区具有良好的经济、交通、地理环境,经多年开发已有一定基础。应加强对上天梯矿的投资力度,组织科技攻关,改造更新陈旧设备,以生产市场对路的深加工产品为主,逐渐将上天梯矿建成我国非金属矿综合开发利用的一个基地。
4、目前,非金属矿产在我国利用得比较广泛,主要是在以下几方面: 农业方面 人们为了提高并保持农作物的产量,在农田中大量使用由磷、钾矿石生产的磷肥和钾肥以及农用轻稀土,为农业的丰收作出了贡献。
5、但是,由于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工作起步晚、基础差、装备落后等原因,我国的非金属矿利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很大差距。 (1)与黑色金属等行业一样,1997年非金属矿出现行业性亏损(86亿元)。
6、胶磷矿常温浮选,中低品位胶磷矿单次反浮选、正-反浮选成套技术取得新进展,柱槽连选成功运用,有效解决了磷化工发展的资源瓶颈。磷化工全废料自胶凝充填采矿新技术和磷矿中伴生氟硅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整体提高了磷矿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表2-6)。
历史上矿产资源开发的三种模式
1、集中管理模式是将土地、矿产、海洋、森林等主要资源由中央政府的一个部门统一综合、协调管理,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实行的是集中管理模式。美国的土地、矿产、森林(部分)由内政部集中统一管理;加拿大的矿产、森林、土地(部分)由自然资源部集中统一管理;俄罗斯的矿产、海洋、环境等统一归自然资源部管理。
2、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旧石器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利用燧石、玉髓、石英、玉石等矿物和一些坚硬的石块。稍晚,还利用粘土矿来烧制陶器,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不仅有一般的陶器,还烧制彩陶,利用玉石制作玉器,之后,开始由石器时代向铜器时代过渡。
3、从60年代起对重要矿床及矿床类型建立成矿模式成为矿床界研究的热点,建立的斑岩铜矿模式、黑矿模式、卡林金矿模式等都对指导找矿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这个方向的研究已向建立区域矿床成矿模式、建立区域时空演化的四维空间的区域性的矿床成矿系列方向发展,并向区域与全球成矿规律研究方向接轨。
4、“三步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三步式”矿产资源评价方法是美国USGS目前推荐使用的一种未发现矿产资源的潜力评价方法,它在1975年就开始探索(Nokleberg,2002),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法体系,并在美国本土矿产资源评价中作为标准方法得到使用。我国学者赵鹏大等(1994)较早介绍了该方法。
对如何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1、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5条如下:开展统一规划,全面推进国内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建立重点资源基地。
2、保护采矿产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建议:加强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采矿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合规操作。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依法追究责任。促进可持续采矿:推广和鼓励可持续采矿实践,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少穿合成纤维衣服,少用塑料制品,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由石油或者天然气合成的。尽量住小面积的房子,因为建筑材料基本上全来自于矿产资源。尽量少购家电,因为家电产品的基本原料也是来自于矿产资源。尽可能使生活简单化,绿色化,这样就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
4、应配合西部大开发和国土资源大调查,在钨成矿条件较好的秦-祁-昆成矿带、内蒙古兴安岭成矿带开展区带性战略找矿。选择成矿较好的远景区,分步实施区域地质调查和成矿预测,采用地、物、化和遥感等综合手段找出像塔尔沟、小柳沟那样储量大、品位较高或像沙麦那样品位高、易采、易选的钨矿床。
金属类矿产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金属矿山开发中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包括了矿产资源破坏与浪费、土地压占与植被破坏、“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山地矿山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尾矿库溃坝等地质灾害。 1 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 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突出表现为中小矿山企业无序开采和掠夺式开发,以及企业普遍存在的共生伴生组分利用率低等问题。
金属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重金属元素污染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 (一)金属矿山环境污染 西南地区金属矿山普遍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以有色金属汞和铊污染最为严重,特别是贵州省万山汞矿、滥木厂汞矿、丹寨汞矿等矿山,汞元素、铊元素已进入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成为无形的杀手。
该区面积2500km2,主要开采铜矿、铅锌矿、钛砂矿、石英砂矿,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占用破坏土地、泥石流、环境污染等。Ⅲ-14:云南文山—开远以占用破坏土地、环境污染为主的一般区 该区面积2868km2,主要开采锰矿、锌矿、粘土和石灰石,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占用破坏土地、污染水系等。
秦岭山地是有色金属矿产开发的主要产区之一,有黄金、铅锌、钼、汞锑、铜铁等矿产,加之民采矿山数量众多,采矿的矿坑水、选矿尾矿浆以及尾矿溃坝泄漏是河流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煤炭开发地质环境状况及其对能源开发的影响研究
1、煤系与奥陶系灰岩之间有厚度较大的羊虎沟组弱含水层存在,奥灰水不能进入矿井,煤系含水比较微弱,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多属以裂隙充水为主的简单至中等类型(王双明,1996)。
2、在“基地”煤炭开发与地质生态环境互馈效应调查研究方面 采用采样、试验等方法,进一步调查“基地”煤炭开发引起的水-土-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对其种类、强度和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遥感解译方法调查“基地”煤炭开发引起的水-土-生态环境变化的面上分布特征和规律性。
3、总体而言,西北地区煤矿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十分严重,是所有矿产工业类型中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对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方式和程度不同,以地下采煤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最为严重。西北地区煤矿以地下开采为主,其产量约占煤炭产量的96%,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见表3-7。
4、煤炭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适用技术研究 煤炭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适用技术,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矿区,以及矿区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结合当地气候、地貌、经济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治理技术进行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煤炭能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互馈效应调控研究思路及方法
大规模的矿业开发引起的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地面沉降、露天边坡失稳及煤矸石的存放和污染等对地质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危害也日趋严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采用的研究思路为通过煤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研究采矿活动引起岩土体结构改变和将古物质输移到地表所产生的地质环境效应,运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提出煤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的科学思路,据此,展开课题研究(图1)。
因此,中国煤层气与煤炭综合开发应该遵循的原则:一是不同地质条件区别对待,采取不同开采方式,不能一刀切。二是煤矿生产区和煤矿规划区区别对待,煤矿生产区以保安全为主,在确保煤炭安全生产前提下尽可能开发利用煤层气;煤矿规划区严格按照先采气后采煤开发程序执行。
摘要:本文对永城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及其价值的构成、特征及分类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环境价值分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出了煤炭资源的环境价值对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