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违法行为有哪些,如何查处
1、矿产资源行政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违反《矿产资源法》规定,批准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和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对违法采矿行为不依法予以制止、处罚。非法审批探矿权、采矿权转让。负责接收、保管地质资料的单位,不依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保管职责。
2、矿产资源违法行为:按照矿产资源勘査、开采、转让、审批登记、补偿费征收、地质资料汇交、地质遗迹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内容,可以对矿产资源违法行为进行相应的分类,如违法勘査、违法开采、违法转让、违法审批等。
3、矿产资源行政违法行为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应该给予行政或党纪处分的行为。对主要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的处分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处以相当于矿产资源损失价值50%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采矿许可证;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
矿产资源违法所得刑事责任立案标准是什么?
矿产资源违法所得刑事责任立案标准是没有经过国家的许可,或者没有取得采矿的许可证,进入国家的规划矿区进行采矿的行为,擅自开采实行了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情况等,属于违法采矿。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倒卖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数额在五万至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立案标准。
客体上,是对国家对矿产资源和矿业生产的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的侵犯。客观上,主要表现为违反矿产资源保护法的规定,非法采矿,矿产资源破坏的行为。主体上,通常为一般主体,但往往限于直接责任人员。主观上,要求行为人是出于故意,并且有获取矿产品以牟利的目的。
相关法律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达到标准构成非法采矿罪。具体刑期依据对矿产资源造成的鉴定损失计算。
非法采矿罪立案标准
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进行采矿活动,价值数额在五万至十万元以上的,将被立案追诉。这包括无证采矿、采矿许可证被注销或吊销后继续开采、超越许可证范围开采、未按许可证规定矿种开采(除非是共生或伴生矿种),以及在许可证暂扣期间非法开采。
非法采矿罪立案标准如下: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或者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数额在五万至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法律分析:非法开采矿产资源,情节严重的将予以立案追诉,情节严重的标准为:开采的矿产价值或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在十万元至三十万元以上的。
非法开采石头即非法采矿罪的立案标准:行为人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无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重要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擅自开采国家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仍拒不停止开采,造成五至十万元以上的矿产资源破坏的。
非法盗采矿产资源定罪标准是,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采矿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非法挖沙有哪些立案标准非法挖沙立案标准是,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或者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数额在五万至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私挖乱采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1、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则需被判处在狱三年以上至七年以下,同时还要缴纳罚金;(3)对于采取破坏性开采方式的,如导致矿产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的,应被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同时处罚金。
2、私挖乱采立案标准是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数额在五万至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3、私挖乱采立案标准为: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或者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数额在五万至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