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矿产资源要遵循循环经济理念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要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但我国大宗重要矿产资源禀赋不佳,贫矿多、规模小、人均占有矿产资源量低,更由于技术落后,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低下,矿山环境破坏严重,矿产资源与环境的形势严峻,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坚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深远影响。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实现从“资源—产品—废弃物”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转变。
循环经济及其特征表明其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是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矿产资源的开发,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相当严重,长期以来矿业沿用的是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式经营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概念的提法很多,在矿业领域,我们认为,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一是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资源综合利用、高效利用观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矿后效益的统一。 二是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建立“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开发利用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多的国家?
周边国家金银资源状况:我国周边国家的黄金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29%,其中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属于世界黄金资源大国,2007年储量分别高达3000吨及1800吨,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及2%,处世界第四及第六位。
金银矿山发展小型化并非偶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小型金银矿点多,这是决定小型金银矿山存在的资源基础;二是这几年金银采掘业经营利润丰厚,从业人员利润率、吨矿产量利润率及工业产值利润率都以空前的速度增长。资本总是追求利润的。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是指矿产资源种类多,资源类型齐全,资源总量大。矿产资源品种多样,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配套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和煤炭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三位。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还会有更多的资源被发现。
地理为什么赞同大力开发资源
开发矿产资源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促进区域工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
开发矿产资源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促进区域工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开发地下矿产资源可能造成地面塌陷,引发塌陷地震;露天采矿需要大面积剥离地表土层,导致植被破坏;废弃矿石堆积可能引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
新疆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中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平均每年日照时间长达2300至3300小时,日照率在60%至80%之间,年太阳辐射量高达1301至60千卡/平方厘米,仅次于青藏高原,位居全国第二。
而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不然,连续统一的海洋,通过流动的海水可把不同区域开发利用活动联系起来,即某一区域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本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必然影响到邻近海域甚至更大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当然,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作为群岛国家,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常规能源资源匮乏。 人口密集且经济高度发达,日本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 日本在科技领域拥有强大的实力,能够发展核电站。 核能作为一种能量密集型能源,在地区适应性方面具有优势。
为什么不能过度开发矿物质?
因为矿物质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过度开发的话,那么他们就没有了,以后就没有办法再利用了。所以要克制一点。
身边的不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现象,是有的,比如说,煤矿的开发过度,致使塌方。
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二是臭氧层被破坏 。
由于矿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过量饮用会使这些矿物质盐刺激肾脏和膀胱,增加肾脏和膀胱的负担。所以患有慢性肾炎、高血压、心脏病及伴有浮肿的病人不宜饮用矿泉水,更不能将矿泉水当作治病的药水服用。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化学物质和清洁能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已对这些资源构成了严重威胁,如过度捕捞、非目标物种的误杀,以及海岸开发和污染。优先保护,刻不容缓 当前的保护策略应将重点放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上,特别是那些对生态至关重要的物种。
矿产资源开采的利与弊
1、弊:矿产资源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并且破坏了当地的土地资源,对于人口庞大的中国来说,土地资源异常紧张,人地矛盾突出,造成农业用地的紧张问题,甚至出现居民用地的减少。
2、开发矿产资源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促进区域工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开发地下矿产资源可能造成地面塌陷,引发塌陷地震;露天采矿需要大面积剥离地表土层,导致植被破坏;废弃矿石堆积可能引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
3、资源相对集中,有利于建立大型资源开发加工基地,吸引生产力聚焦,甚至促成新的城镇化。另一方面,一种资源的开发,需要相关配套资源,资源相对集中,也有利于相关资源的开发。不利的一面,许多产业采用资源产地指向原则布局,离传统市场远,会造成运输成本增加。
4、减少对耕地的破坏,节约成本。对矿产资源贫乏的地区造成购买价格的提高。
5、矿产资源的开采,如锰结核的勘探,不仅会破坏海洋底质,还可能对海洋生态造成长期影响。同时,宝藏挖掘和沉船打捞也可能无意中破坏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海上城市建设和大型码头等工程项目,虽然为人类提供了便利,但对海洋生物构成了潜在威胁。
6、从人类的角度看,是弊大于利。从国家的利益里说,是利大于弊。从人类角度来说,地球上保存一些未开发的地区,是对生态保护是有利的。从国家的利益来说,你不去开发,别人也要去的。所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是必要的。人类开发、利用地球两极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