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医保卡办理地点
石家庄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业务大厅: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方北路18号注意事项:参保人领取医保卡后,本人须持医保卡、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到对应银行窗口开通社会保障卡,未成年人需由监护人持社会保障卡、监护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户口薄原件办理。
提供参保的本人二寸免冠彩照两张,参保的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两份。前往石家庄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管理局,提交所需要的资料。等待审批流程后即可办理石家庄医保卡。
法律分析:石家庄市人社局(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班时间:上午8:30-12:00 14:30-17:00(节假日除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若换卡前后非同一银行,原医疗保险卡内的金额不会自动转到社保卡,需要办理人凭有效证件到所参保区的社保分中心,开具《职工医疗保险卡清户通知单》,再凭借通知单及本人有效证件到原职工医疗保险卡服务银行,办理医疗保险卡的清户。
具体地址:关注微信公众号“石家庄社会保障卡”→“实体社保卡”→“社保卡网点”详细查询。如需代办,请咨询社保卡合作银行。(二)人社部门业务大厅更换。持卡人携带身份证原件,就近到石家庄市任意社保卡人社服务网点、石家庄市社会保险综合服务中心办理换卡。
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经验
在综合开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科学管理等方面总结出一整套符合当地实际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经验和路子。 (1)因地制宜,综合开发。
充分认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规律:人类的生产活动既可以使土地退化,也可以促进土地进化。如沙漠变绿洲,荒地变良田。(2) 改善生态环境 a、通过恢复植被、建设梯田等一套小流域治理经验,合理利用土地,持生物治理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搞好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
土地流转的目的是使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一定的投入和现代科技支撑,而农民在这方面的能力很有限。如果引进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土地流转,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合作方式,农民负责按标准生产,并按合理价格定向售出,这样能有效发挥各自优势。
明确土地利用目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拓展知识:首先,明确土地利用目标是耕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在制定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目标。
提高开发深度,保护耕地资源。首先,正确处理好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对于经济发展占用耕地,理想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占用耕地面积,实现高度集约化的土地利用,使有限的农田绿地得以保存,从而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增长的需要。
受土地资源稀缺性的影响,应优先发展“五少两高”产业,即占地少、耗能少、用水少、污染少、物耗少和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让产业发展推动一个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石家庄地域特点
1、石家庄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传统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奚派”京剧艺术的摇篮,中国“四大须生”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奚啸伯先生曾长期在市京剧团担任主演。
2、石家庄市总的气候特点为:年平均气温偏高,春温夏热秋凉冬冷,雨量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接近常年,西部部分山区雨量偏多,出现洪涝灾害,日照偏少,春季大风、扬沙天气较多。 总降水量为401-750毫米,时空分布不均。其中西部山区雨量为624-750毫米;其它地区为401-599毫米。
3、石家庄市域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西部地处太行山中段,面积约占石家庄市总面积的50%。东部为滹沱河冲积平原,辖区内大地构造,属山西地台和渤海凹陷之间的接壤地带,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差距大,地貌复杂。西部太行山地,海拔在1000米左右,地势高耸,京广铁路以东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4、石家庄辖8个区、11个县、3个县级市,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省会城市,华北地区最大的商业贸易市场流通中心,中国北方重要物流中心,国家重要交通枢纽,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5、石家庄土地资源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光、热、水土条件适宜,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高,但地域差异明显,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石家庄土地资源类型按土地利用现状划分,根据中国统一规定,结合全市实际情况,采用二级分类系统。共分8个一级地类,36个二级地类。
井陉矿区凤庭华府是不是五证齐全
五证是指房地产商在预售商品房时应具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简称“五证”。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资源调查
这次调查提供的主要成果有1:20万土壤图集,1:150万土壤、养分、盐分、质地、地下水、积水、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改良利用分区图集及《华北平原土壤》。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三次全国范围的土地调查,每一次都标志着技术和理念的进步。从1984年的“一调”,耗时12年半的详查,到2006年的“二调”,采用先进技术的高效工作,再到2017年的“三调”,每一步都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持。
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地区性的土壤 地理与土地资源调查,重点是宜农荒地资源与橡胶宜林地资源的调查与评 价。特点是:(1)与生产建设紧密结合,针对性强。
土地二调时间为2007年7月1日。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土地调查于2007年7月1日全面启动,于2009年10月31日完成。在此期间,开展农村土地调查,逐地块查清全国土地的位置、类型、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查清农村部分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确权达到90%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为查清我国土地资源家底,国务院1984年以国发[1984]70号文件批转了原农牧渔业部等5个部门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报告》,部署在全国开展土地详查,即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以全面查清我国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和利用状况,为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定有关政策和全面管理土地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