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矿产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矿产资源开发程度低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4-07-05

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当地的地质结构,造成地下采空区,会造成当地地面沉降,房屋受损等情况。污染环境。地下矿产开采过程中肯定会造成某些矿物泄露在地表,比如尾矿等,都会对当地造成污染。

2、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固体矿产的采掘活动,破坏矿区原有的地形地貌,形成巨大的露天采坑或大片地表塌陷区;矿山固体废弃物(废石、尾矿、煤矸石等)的堆放大量压占土地。地下采矿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方式,主要表现为地面大面积塌陷、裂缝和变形。

3、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因而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将日趋显著。矿业开发不可避免要对矿山地质环境产生或轻或重的负面影响,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4、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对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方式和程度不同。该区煤矿以地下开采为主,其产量约占煤炭产量的96%。尤以地下采煤导致的地质环境问题最为严重,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以煤矿业导致的地质环境问题结果作为分类的主要原则,可以分为资源毁损、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三大类型及众多的表现形式(表3-2)(徐友宁,2006)。

5、在中国北方,长城以南、日月山以东、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6、煤炭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露天矿床的开采大面积剥离矿体上覆岩层,其上的含水层被破坏,改变了地下水的储水条件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造成矿区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使影响范围以内的一些大泉断流或消失,一些取水建筑物的供水能力降低。

俄罗斯北部开采矿场资源的不利自然条件

1、D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所处纬度高,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不利于开发,但与我国西部大开发相比,我国西部也是以山地高原为主,故选D项。 点评: 知识性内容,容易题。

2、但是因为库尔波是位于俄罗斯的北部,我们都知道俄罗斯的气候条件是非常寒冷的,更不要说是俄罗斯的北部了,几乎是很靠近北极圈了,所以那里是非常的寒冷,而且那里的土质也非常的坚硬。

3、鞑靼石油公司、秋明-BP 石油公司、阿尔罗斯矿业公司、诺里尔镍业公司等资源开采业巨头,包括电力部门地区电网组织及天然气分配领域的约 7 000 家公司和企业在内的天然垄断主体等都将被列入战略性企业,其数量将占所有行业半数以上,产值约占俄国内生产总值的 50% ~60%。

4、俄罗斯锡矿采选加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锡矿山不利的地理与地质因素,矿山技术条件复杂,可赢利开采的锡储量所占比例不大,原料质量低下,缺乏后备普查勘探对象,因此,缺乏投资吸引力。从各方面情况看,今后仍将长期依靠进口,才能满足国内需要。 滨海边疆区是俄罗斯锡矿开采和加工基地之一。

5、某些矿产矿石质量差或开采加工条件不利,大量探明储量长期闲置,不得不依赖进口原料或加工产品满足需求。 俄罗斯锰、铬、铝土矿、铀等矿产储量不足,矿石品位低,甚至难选,依靠进口满足需求。

矿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业市场主体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2)统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要素市场尚未形成。(3)政府对矿业的管理既有缺位(如产业管理),也有越位(如直接掌控和经营矿业权)。

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指受矿业活动影响而对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产生地质环境破坏的现象,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土地占用及毁损破坏、地下水系统破坏、三废排放及水土污染、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且具有地方特色。

3、“一矿一企、矿在山上”的格局没有打破,国有矿山改革困难很多,仍然存在强调特殊身份,力求继续获得矿产资源使用上的差别待遇,矿业权取得和使用上的双轨制难以消除。

4、但是,时至今日,这个问题还只是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尚未迈出实质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