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采取什么措施?
1、推广采用电解工艺开发稀土镁中间合金技术,综合利用稀土尾矿。(2)推广高效低毒高纯氧化铕提取技术。(3)推进稀土冶炼分离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产业化。(三)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1)盐湖钾盐综合利用技术--推进盐湖钾盐伴生矿综合利用技术的产业化。
2、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以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核心,大力实施重点工程,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自1985年起,国家将资源综合利用作为一项重大经济技术政策和长远战略方针。
3、国家对从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实施贷款扶持、税收减免、折旧基金留用等优惠政策。(3) 国家鼓励企业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根据资源赋存条件和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对达不到开发要求的矿产地,纳入矿产资源规划的限制开采或禁止开采区的,在技术经济条件不具备时,不予核发新建矿山采矿许可证,予以保护性封存,避免采富弃贫,破坏和浪费资源。
法律分析:国家对矿产开采的新政策国家对矿产开采的新政策国土资源部对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新规定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计划批准开采的矿种。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
如何加强矿产资源保护,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促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矿产资源的永续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研究考虑的一道课题。 矿产资源保护与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从古至今,矿产资源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近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更远胜以往。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我国进入资源消耗快速增长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都离不开资源的保障,而矿产资源的无序开发和破坏浪费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
一)古火山矿物岩石、岩石地层景观保护和开发 作为昌乐县的主要矿产资源的蓝宝石、玄武岩具有不可再生性、有限性,对其进行掠夺性的开采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加速资源的枯竭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加大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有效投入,扩大勘查开发的领域和深度,强化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增加矿产资源的供应。加强对限制性开采、禁止开采和保护性开采矿种的保护,严格实施矿产开发利用“三率”的监督管理。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突破八大关键技术,形成九大资源开发利用...
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促成了技术突破,重点解决了低渗透油、页岩气、钒钛磁铁矿、固体钾盐、低品位胶磷矿等八大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难题,将大量低品位和难利用资源转化为经济可采资源,实现了资源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动了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的有效保护、节能减排以及矿地和谐发展。
示范基地建设将实现四大目标:一是解决有全局意义的综合利用问题,取得显著资源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盘活和增加一大批资源,显著提高国内资源供给能力;三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形成规模效益;四是总结形成一批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和规范(图2-4)。
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关键目标包括:全面调查资源现状和潜力,提升资源开发效率,加强难利用资源的综合回收,建设示范工程和基地,以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规划重点关注油气、煤炭、铀矿、金属矿产、化工非金属矿产和尾矿废弃物的节约与综合利用。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制定的政策措施
1、对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的政策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国家、省、城市的法律法规为主体的有关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程序等方面的规章,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中提出的“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
2、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整体买断、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源整合,积极引导企业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向,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使矿产品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通过对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合理,提高矿业集中度,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对矿产资源开采总量的调控。
3、制定相关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地质勘查体制,实现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分制运行。
4、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力度,将各级规划提出的绿色矿山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予以落实,结合规划确定的矿山结构布局优化调整、资源高效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要求,切实统筹好新建和生产矿山、大中小型矿山,以及各行业绿色矿山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5、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部分国家在矿业发展战略方面的政策措施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推进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在矿业发展战略的政策实施方面均结合本国的实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下面简略介绍一下美国、日本、德国、印度在经济全球化中矿业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 (1)美国。
6、与地下资源和矿业有关的法律法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制定并实施了与地下资源管理和利用有关的60多部法律法规、大量的俄罗斯联邦总统令、俄罗斯联邦政府决议、政府部门的规范文件,以及约2000多个规范方法文件。
在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那些主要问题,简述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地理答案...
1、机械化程度不高(国有重点煤矿98%以上,地方国有煤矿20%,乡镇煤矿低于10%),科技含量低,管理跟不上,造成厚煤层采不全,中厚煤层回采率低,薄煤层(0.7m~4m占全省煤炭总量的12%~18%)弃采, 每采1吨煤, 就要付出6吨~8吨煤储量的代价。
2、煤矸石回填采矿区 利用煤矸石回填采矿区,既可减少煤矸石占地,又可减少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一般用于回填的煤矸石以砂岩、石灰岩为主。煤矸石作工程填筑材料 煤矸石作填筑材料主要是指充填沟谷、采煤塌陷区等区的建筑工程用地,或用于填筑铁路、公路路基等。
3、山西省的能源资源丰富,而其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源外运能力不足,产业层次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故主要从加快铁路建设,提高煤炭的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分析。
4、根据全国目前煤炭的生产能力,考虑部分矿井衰老报废等因素,2020年前还需要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0亿吨,接近美国目前的产煤总量,这意味着我国还要新建百万吨级的大型煤矿1000个左右。三是运输能力不足。
5、在此基础上针对两个不同类型矿区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攻关,提出地质环境保护优化方案。 下面将对遥感解译方法及重点区工作方法分述如下: (一)遥感解译方法 研究内容 以大柳塔矿区为例,研究煤炭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对比,分析环境保护治理技术对矿区地质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促进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的政策建议
1、尽快建立完善清晰、透明、稳定的商业性矿产勘查法规。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改工作的步伐,建议把促进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作为矿产资源法修改过程中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立法强化对矿业权作为财产权的保护。建立稳定的政策法律体系。
2、鼓励和吸引国外投资者勘查开发中国矿产资源,开展矿产资源方面的国际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协调和落实促进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进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也是商业性矿产勘查环境改善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定有利于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融资发展的国家金融政策。3 规范政府管理 规范政府的行政审批权限。
3、制定鼓励勘查、有利于探矿权人进入和退出的政策,同时要从政策上限制“跑马圈地”、“占而不探”的现象,促进探矿权的流转,在流转中不断优化各种勘查要素资源的配置。 要对商业性勘查准入实行“低门槛、严监管”、“早申请者优先”的原则 商业性矿产勘查是大矿业的起点和生命线。
4、国家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做好公益性地质工作,为商业性地质勘查做好前期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个人和外资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投资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形成政府宏观引导、多渠道投入的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开发良性循环机制。
5、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调整和完善矿产资源政策,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创造公开、平等、有序、统一的矿产资源勘查投资市场环境。 在这其中,当务之急就是要完善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